• 回答数

    4

  • 浏览数

    2471

  • 收藏数

    0

作者:真不是我干的的 发表于 2022-2-26 13:38:22
跳转到指定楼层
在小圈子内,本人时常被人称呼为“笔杆子”。初始享有这种称呼,私下里还着实有点自鸣得意。时间长了,阅人理事多了,才深感是名不副实。尤其在教育这个领域内,不实实在在地下些功夫,不时刻反省、自觉革新,“笔杆子”就硬不起来,对个人、对单位都将会误大事。

“笔杆子”是“练”出来的。如果不经过自我构思、逻辑布局、精推细敲而形成上百万字的材料,很难练成“笔杆子”。“神枪手”是靠子弹“堆”出来的,“笔杆子”是从“格子”中“爬”出来的。笔不离手,熟能生巧,巧能精致。写文章是个“绣花活”,也是“纺棉纱”,只有“接上捻”,才能“不断线”。这个“练”的过程,不仅仅练文字技巧、文章布局,更是理性的提炼、理论的提升。“笔杆子”不仅仅用“笔”去写,更要用“心”去写。练成笔随心动、思如潮涌、自然流淌、一气呵成这样一种境界,这样有思想、有激情、有内涵、有文采的文章才会自然形成。

“笔杆子”是“践”出来的。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,也是写出好文章的重要途径。勤于实践,经受诸多实践的考验检验,积累丰富的经历经验,是练成“笔杆子”的“稀有资源”。因为这些经历经验实践,不是什么人都可以“复制”可以“代替”的。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、直接实践与间接实践,效果都明显不同。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讲过,50多岁的人与20多岁的人所说的同一句话,其含义不同。50多岁人的话有自身经历岁月沧桑蕴含其中。我们如果能够珍惜利用好“自身资源”,将丰富的实践经验上升到理性的高度,从中抽象出普遍性、指导性的认识,一定会有好文章应运而生。

“笔杆子”是“淀”出来的。积淀不是简单的机械积累,而是量变过程中的质变;不是编程系统的“自动生成”,而是自我革新的“提档升级”。积淀的过程是一种过滤、一种筛选、一种扬弃,去粗取精,去伪存真。思想认识上的过滤是沙里淘金,积淀精华;思想认识上的沉淀是酿造陈酒,日久飘香。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哲学家范文澜先生曾以“板凳要坐十年冷,不写文章半句空”作为治学立说的自勉,这实质就是自我积淀、厚积薄发,不鸣则已、一鸣惊人的真实写照。实践积淀、思想积淀、文字积淀,是造就成“笔杆子”的必由之路。

“练”出文采,“践”出新意,“淀”出内涵,这是成为“笔杆子”的“三部曲”,也是让“笔杆子”硬起来的“三字经”。
分享:
转播转播 分享淘帖
回复

使用道具

2022-2-26 13:38:46
强一些动手能力,教育荣天下无敌!
拥有一点点文化,人的作用就伟大。 为未来提供人才,后继有人多实在!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2022-2-26 13:38:51
拜读了[赞][赞][赞]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2022-2-26 13:39:16
转发了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2022-2-26 13:39:36
转发了
回复

使用道具 举报

高级模式 评论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立即注册
关于作者
真不是我干的的

用户组:注册会员

  • 主题

    6

  • 帖子

    38

  • 关注者

    0